ERP“零库存”指标另类思考


ERP“零库存”指标另类思考

 

     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说CIO的工作不好做,企业应用ERP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化的效果非常难以量化,如果非要在这一片难以量化中找一些指标的话,“零库存”大概就是其中比较显眼的一个,所谓零库存,顾名思义,就是尽量减少企业库存,甚至压低到接近于零,从而降低库存资金占用,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。我们在一些实施企业信息化比较好的案例中,可以一而再的看到它们的“零库存”成绩。这些案例,介绍到其成功的意义时,往往无一例外的都说“库存资金占用降低了百分之多少多少”......


    不过且慢,经过几年的企业工作实践,我现在越发对某些案例的内在意义产生了怀疑,甚至对“零库存”这个指标本身产生了怀疑。“零库存”或者说企业库存资金占用下降,真的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成绩的重要指标吗?我们仔细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其实很有漏洞。


    首先,企业设置库存存放货物的目的,第一是要保证生产供应,第二才是考虑库存占用资金的问题。如果不能保证及时采购原材料以满足生产,不管库存下降再多也毫无意义,因为你企业连生产所需都满足不了,谈别的已是多余。


    其次库存本身来源于采购和生产消耗的时间差,而这个时间差往往是不可避免的,因为采购本身是一件复杂的过程,往往做不到生产需要多少就分毫不差的买多少,比如你生产需要某原料10个,但是人家供应商的最小包装量就是100个,又比如某长期需要的原料当前生产需要10个,但是人家供应商说了,你采购100个以上我就大幅优惠....总之,出现库存是必然的,对库存的构成也要合理分析。


    再次,企业的库存和企业的生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,企业的生产量扩大,所需的原材料就必然会增多,在一个个绝对的时间点上,库存量的绝对数字往往也会增大。所以说“库存占用资金降低了多少多少”,其实非常含糊不清,并且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企业的生产出货量维持原状没有扩大,一旦企业的生产量扩大,不管其信息化应用好坏,其库存量的绝对数也是会增大的。


    综上所述,我觉得用一个简单的“零库存”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效果,虽然通俗易懂,比较显眼,但是却非常不科学。假如一个企业破产清算了,他也会是“零库存”,可你觉得那跟企业信息化有关系吗?


    那么,企业信息化的效果,用什么指标来衡量,比较合理呢?我是这样认为的:


    其一,就是ERP与实物库存账物相符,ERP系统中的库存数字是多少,库存实物中就有多少(误差率不应超过5%),也就是说,ERP系统中的库存数字,准确地反映实际,而且最重要的是,不是某一天或者某几天准确,而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期内,天天准确,月月准确。你觉得这很简单吗?据我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还真是不太多,很多企业觉得自己的信息化成绩显著,不过如果连你的系统都做不到账物相符,那这种信息化的成绩就太虚了。


    ERP系统实施与实物账物相符,要做到这一点,实际上是需要背后一个庞大有效而严格的流程和管理在支撑。一两天库存准确容易,要做到天天月月年年库存准确可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

    其二,如果非要用数字或者指标来描述企业信息化的成绩的话,我觉得用“库存周转率”和“库存呆滞料比率”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更科学。库存周转率就是测算物资在仓库中的平均留置时间,库存呆滞料就是在所设定的时期内(比如30天,60天,180天),在库存中没有被领用的物资量,占当时总库存量的金额比率。这两个指标都不是直接考察库存绝对数量,而是考虑其周转效率的。应该说,这两个指标虽然不是很显眼,但是却相对比较科学。


客服QQ:814495034
(工作时间:9:00—22:00)

版权所有©南京鼎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      苏ICP备 15013675号

////百度连接自动推送